驷马难追的驷是什么意思(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所谓万乘之国真的有一个这样的国吗)
资讯
2024-05-10
356
1. 驷马难追的驷是什么意思,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所谓万乘之国真的有一个这样的国吗?
牧野之战前夕,周武王率领“戎车三百乘,虎贲三千人,甲士四万五千人”渡过孟津,与各诸侯会合,得车四千乘陈师牧野,就有了著名的牧野之战。
也正是因为这一战,后来的周天子非常注重车战,战车是军队的一个很重要配置,同时也是衡量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。但考虑到“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”,有这样的一个规定,即:
“周制,天子地方千里,出兵车万乘;诸侯地方百里,出兵车千乘。”
也就是说,周王室是万乘之国,而那些大的诸侯国,顶多称得上的是千乘之国,兵力是很有限的,最高不过有三军,战车的数量极为有限,小的诸侯国兵力就更有限了,这也是周天子对诸侯们的一种制约,不过,这种情况在东周时期发生了变化。
西周末期,周幽王和申国之间有了矛盾,最终有了灭亡西周的那次大战,申国联合缯国和犬戎在骊山脚下围攻周幽王,将周幽王杀死。而诸侯大军又将犬戎赶了回去,周幽王之子周平王被扶上了周天子的位置。
但因为周天子的军队遭受重创,而且周平王执意迁都洛邑,从此之后,周王室的实力大不如从前。
周天子式微的结果就是诸侯们趁机壮大自己的实力,春秋时期的周天子存在感并不强,大的诸侯国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,承担起“尊王攘夷”的使命,当然,这种使命感并非出自对周天子的敬重,而是出于自身的发展。
就因为打着这样的大旗,才能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和诸侯国们的拥护,也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为自身谋私利,所以但凡大的诸侯国,都有一个霸主的梦想,春秋时期的争霸战是很激烈的,而最先争霸成功的正是齐桓公。
齐桓公身边有管仲辅佐,有如神助,在春秋初期各诸侯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“九合诸侯”,成为最早的霸主。
齐桓公时期的齐国,有革车八百乘,从这个数据来看,春秋初期,各个诸侯国的兵力还是比较有限的,八百乘已经算是诸侯国中的顶端了。
齐桓公正是靠着这八百乘,联合诸侯对外攻打夷狄,对内教训不听话的诸侯国。当时的中原之地都是平原,因此战争多依靠车战,根据记载,战车的配置是这样的:“革车一乘,士十人、徒二十人。”
也就是每乘的人数约为三十人,战车上有甲士三人,其中最中间的称为御者,负责驾驶战车,每个战车前面有四匹或者两匹马拉着,而战车上左边的一人负责远距离射击,右边的一人负责近距离格斗。
三人完美配合,如果配合不好,就会出现各种情况,比如有一次,宋国和郑国开战的时候,宋国的华元就被自己的车夫羊斟送到了郑军那边。
这种每乘有三十人的编制应该是贯穿整个周朝的,意即春秋战国时期的配置也基本遵循这个数据,齐桓公的八百乘战车就相当于有兵力2.4万。
当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有意思的,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贵族式的战争,往往都是双方约定好时间,然后各自排列成整齐的车阵。
战争的号角一响,彼此就开始进攻,这样的战争往往结束的很快,一般一天就结束了,时间基本不会超过两天,因为只要车阵被打乱,就表示着这一方只有被动挨打的份,而只要分出了胜负,起到了震慑作用,战争就会结束。
春秋时期的争霸之战大抵如此,齐桓公之后的争霸战主要集中在晋国和楚国之间,而两国之间的几次争霸战中,所动用的兵力也并不多,就比如晋国出动的兵力基本就是七八百乘,楚国也不相上下。
但到了春秋后期,随着铁兵器的广泛应用和县制的推行,各个诸侯国的兵力都有了不小幅度的增加。即便是小国的兵力也已经处于千乘的程度,就更不用说晋国、楚国这样的大国了。
楚灵王时期的楚国境内,有些大县的兵力都已经达到了“赋皆千乘”的地步,而且这样的县至少有四个,这样一算,当时的楚国应该已经达到了万乘的程度。
春秋与战国相交的一段时间内,晋国、楚国、齐国等大国应该已经算是万乘之国,兵额在三十万以上,即便是中小诸侯国,也已经成为千乘之国,这在《论语》中有所体现,其内有这样的一句话:“千乘之国,摄于大国之间。”
不过,战车多的诸侯国多集中于中原之地,这和中原的地形有很大关系,而夷狄所居之地,多是山林,更适合步兵作战,因此战车相对较少,比如春秋末期的秦国,战车应该不超过三千乘。
但这是对于具体的战车来说的,如果换算成真实的兵力,则秦国的兵额也有几十万之多,也是万乘之国。
随着争霸的升级,战争越来越频繁,而战争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,历史进入战国之后,战争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首先各个诸侯国的兵力都有很大的增加,如战国七雄般的存在,兵力基本都是几十万,也就是说都算是万乘之国了。
而其他的中小国兵力同样不小,只是在战国七雄眼里不够看而已。
不过,战国时期的战争改变了春秋时期以车战为主的形式,因为是大范围的开疆扩土,因此步兵、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逐渐取代了车阵的冲击战,而且战争更加激烈,车战越来越不适应形势,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
2. 一言既出的后一句是什么?
“一言既出”的下一句是“驷马难追”。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。读音:[ yī yán jì chū,sì mǎ nán zhuī ]意思是指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指男子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。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不及舌。” 《邓析子·转辞》:“一言而非,驷马不能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能及。”造句:
1、这话出自于你的口,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,你可要说话算数。
2、大丈夫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,岂有反悔之理。
3.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?
指古代用四匹马拉的车子.「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」原出於《论语‧颜渊》,指一句话说了出口,...后人就用「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」来表示说话算数,不能反悔.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不及舌.”《邓析子·转辞》:“一言而非,驷马不能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能及.” 释义: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.指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
4. 饲养员的四可以组成什么词?
饲养员应当是这个饲,不是这个四,饲也组不成什么字了,我认为是组不了什么字,这个四是能组成字的,比如这个驷,驷马难追。
5. 四马难追是什么意思?
解 释 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形容话已说出,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。 出 处 《新五代史·晋高祖皇后李氏传》:“不幸先帝厌代,嗣子承祧,不能继好息民,而反亏恩负义。
兵戈屡动,驷马难追,戚实自贻,咎将谁执!”
用 法 主谓式;作分句;用于人 示 例 明·徐田臣《杀狗记·谏兄触怒》:“今日一语轻交,他时~。” 近义词 驷不及舌 反义词 蜗行牛步
6. 女子一言驷马难追什么意思?
女子一言驷马难追正确的是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。
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常用在承诺之后,表示说话算数。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。
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不及舌。” 《邓析子·转辞》:“一言而非,驷马不能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能及。”
用法:复句式;作谓语;指说话算数。
示例:大丈夫~,岂有翻悔之理!(元·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三折) 。
近义词:言而有信、一言既出,金玉不移、君子一言快马一鞭、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。驷马难追 ( sì mǎ nán zhuī )
解释: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形容话已说出,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。
《新五代史·晋高祖皇后李氏传》:“不幸先帝厌代,嗣子承祧,不能继好息民,而反亏恩负义。兵戈屡动,驷马难追,戚实自贻,咎将谁执!”
用法:主谓式;作分句;用于人
示例:明·徐田臣《杀狗记·谏兄触怒》:“今日一语轻交,他时~。”
近义词:驷不及舌
反义词:蜗行牛步
7. 全文出自哪?
君子一言驷马难追。全文出自:《论语·颜渊》。
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不及舌。” 《邓析子·转辞》:“一言而非,驷马不能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能及。”
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常用在承诺之后,表示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
1. 驷马难追的驷是什么意思,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所谓万乘之国真的有一个这样的国吗?
牧野之战前夕,周武王率领“戎车三百乘,虎贲三千人,甲士四万五千人”渡过孟津,与各诸侯会合,得车四千乘陈师牧野,就有了著名的牧野之战。
也正是因为这一战,后来的周天子非常注重车战,战车是军队的一个很重要配置,同时也是衡量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。但考虑到“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”,有这样的一个规定,即:
“周制,天子地方千里,出兵车万乘;诸侯地方百里,出兵车千乘。”
也就是说,周王室是万乘之国,而那些大的诸侯国,顶多称得上的是千乘之国,兵力是很有限的,最高不过有三军,战车的数量极为有限,小的诸侯国兵力就更有限了,这也是周天子对诸侯们的一种制约,不过,这种情况在东周时期发生了变化。
西周末期,周幽王和申国之间有了矛盾,最终有了灭亡西周的那次大战,申国联合缯国和犬戎在骊山脚下围攻周幽王,将周幽王杀死。而诸侯大军又将犬戎赶了回去,周幽王之子周平王被扶上了周天子的位置。
但因为周天子的军队遭受重创,而且周平王执意迁都洛邑,从此之后,周王室的实力大不如从前。
周天子式微的结果就是诸侯们趁机壮大自己的实力,春秋时期的周天子存在感并不强,大的诸侯国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,承担起“尊王攘夷”的使命,当然,这种使命感并非出自对周天子的敬重,而是出于自身的发展。
就因为打着这样的大旗,才能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和诸侯国们的拥护,也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为自身谋私利,所以但凡大的诸侯国,都有一个霸主的梦想,春秋时期的争霸战是很激烈的,而最先争霸成功的正是齐桓公。
齐桓公身边有管仲辅佐,有如神助,在春秋初期各诸侯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“九合诸侯”,成为最早的霸主。
齐桓公时期的齐国,有革车八百乘,从这个数据来看,春秋初期,各个诸侯国的兵力还是比较有限的,八百乘已经算是诸侯国中的顶端了。
齐桓公正是靠着这八百乘,联合诸侯对外攻打夷狄,对内教训不听话的诸侯国。当时的中原之地都是平原,因此战争多依靠车战,根据记载,战车的配置是这样的:“革车一乘,士十人、徒二十人。”
也就是每乘的人数约为三十人,战车上有甲士三人,其中最中间的称为御者,负责驾驶战车,每个战车前面有四匹或者两匹马拉着,而战车上左边的一人负责远距离射击,右边的一人负责近距离格斗。
三人完美配合,如果配合不好,就会出现各种情况,比如有一次,宋国和郑国开战的时候,宋国的华元就被自己的车夫羊斟送到了郑军那边。
这种每乘有三十人的编制应该是贯穿整个周朝的,意即春秋战国时期的配置也基本遵循这个数据,齐桓公的八百乘战车就相当于有兵力2.4万。
当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有意思的,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贵族式的战争,往往都是双方约定好时间,然后各自排列成整齐的车阵。
战争的号角一响,彼此就开始进攻,这样的战争往往结束的很快,一般一天就结束了,时间基本不会超过两天,因为只要车阵被打乱,就表示着这一方只有被动挨打的份,而只要分出了胜负,起到了震慑作用,战争就会结束。
春秋时期的争霸之战大抵如此,齐桓公之后的争霸战主要集中在晋国和楚国之间,而两国之间的几次争霸战中,所动用的兵力也并不多,就比如晋国出动的兵力基本就是七八百乘,楚国也不相上下。
但到了春秋后期,随着铁兵器的广泛应用和县制的推行,各个诸侯国的兵力都有了不小幅度的增加。即便是小国的兵力也已经处于千乘的程度,就更不用说晋国、楚国这样的大国了。
楚灵王时期的楚国境内,有些大县的兵力都已经达到了“赋皆千乘”的地步,而且这样的县至少有四个,这样一算,当时的楚国应该已经达到了万乘的程度。
春秋与战国相交的一段时间内,晋国、楚国、齐国等大国应该已经算是万乘之国,兵额在三十万以上,即便是中小诸侯国,也已经成为千乘之国,这在《论语》中有所体现,其内有这样的一句话:“千乘之国,摄于大国之间。”
不过,战车多的诸侯国多集中于中原之地,这和中原的地形有很大关系,而夷狄所居之地,多是山林,更适合步兵作战,因此战车相对较少,比如春秋末期的秦国,战车应该不超过三千乘。
但这是对于具体的战车来说的,如果换算成真实的兵力,则秦国的兵额也有几十万之多,也是万乘之国。
随着争霸的升级,战争越来越频繁,而战争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,历史进入战国之后,战争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首先各个诸侯国的兵力都有很大的增加,如战国七雄般的存在,兵力基本都是几十万,也就是说都算是万乘之国了。
而其他的中小国兵力同样不小,只是在战国七雄眼里不够看而已。
不过,战国时期的战争改变了春秋时期以车战为主的形式,因为是大范围的开疆扩土,因此步兵、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逐渐取代了车阵的冲击战,而且战争更加激烈,车战越来越不适应形势,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
2. 一言既出的后一句是什么?
“一言既出”的下一句是“驷马难追”。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。读音:[ yī yán jì chū,sì mǎ nán zhuī ]意思是指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指男子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。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不及舌。” 《邓析子·转辞》:“一言而非,驷马不能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能及。”造句:
1、这话出自于你的口,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,你可要说话算数。
2、大丈夫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,岂有反悔之理。
3.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?
指古代用四匹马拉的车子.「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」原出於《论语‧颜渊》,指一句话说了出口,...后人就用「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」来表示说话算数,不能反悔.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不及舌.”《邓析子·转辞》:“一言而非,驷马不能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能及.” 释义: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.指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
4. 饲养员的四可以组成什么词?
饲养员应当是这个饲,不是这个四,饲也组不成什么字了,我认为是组不了什么字,这个四是能组成字的,比如这个驷,驷马难追。
5. 四马难追是什么意思?
解 释 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形容话已说出,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。 出 处 《新五代史·晋高祖皇后李氏传》:“不幸先帝厌代,嗣子承祧,不能继好息民,而反亏恩负义。
兵戈屡动,驷马难追,戚实自贻,咎将谁执!”
用 法 主谓式;作分句;用于人 示 例 明·徐田臣《杀狗记·谏兄触怒》:“今日一语轻交,他时~。” 近义词 驷不及舌 反义词 蜗行牛步
6. 女子一言驷马难追什么意思?
女子一言驷马难追正确的是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。
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常用在承诺之后,表示说话算数。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。
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不及舌。” 《邓析子·转辞》:“一言而非,驷马不能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能及。”
用法:复句式;作谓语;指说话算数。
示例:大丈夫~,岂有翻悔之理!(元·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三折) 。
近义词:言而有信、一言既出,金玉不移、君子一言快马一鞭、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。驷马难追 ( sì mǎ nán zhuī )
解释: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形容话已说出,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。
《新五代史·晋高祖皇后李氏传》:“不幸先帝厌代,嗣子承祧,不能继好息民,而反亏恩负义。兵戈屡动,驷马难追,戚实自贻,咎将谁执!”
用法:主谓式;作分句;用于人
示例:明·徐田臣《杀狗记·谏兄触怒》:“今日一语轻交,他时~。”
近义词:驷不及舌
反义词:蜗行牛步
7. 全文出自哪?
君子一言驷马难追。全文出自:《论语·颜渊》。
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不及舌。” 《邓析子·转辞》:“一言而非,驷马不能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能及。”
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常用在承诺之后,表示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